传承发展中华戏曲文化,艺术之花绽放英雄之城——第二届荆楚名团聚江城演出精彩纷呈

发布时间:2021-01-11            浏览人数:5145人次

1月9日晚,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武汉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第二届荆楚名团聚江城闭幕式在中南剧场圆满落下帷幕。闭幕式以“花开盛世满庭芳”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的形式,八大剧种荟萃,唱出荆楚戏曲最强音。本届展演活动历时1个多月,来自我省10个市(州)、14家优秀戏曲院团,带来21场优秀剧目,汉剧、楚剧、南剧、柳子戏、提琴戏、黄梅戏、花鼓戏、山二黄等多个湖北地方戏曲剧种全部亮相,戏聚武汉、唱响荆楚,共同打造了一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长江文化、弘扬荆楚文化的盛会,进一步加快了振兴武汉“戏码头”步伐。

第二届荆楚名团聚江城是一次精品荟萃的盛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充分展示了湖北省戏曲创新发展成就,彰显湖北武汉战胜疫情全面复苏成果。本届展演活动推出了一大批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且富有湖北特色的新创优秀作品。

荆楚文化的礼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长江孕育了从巴山楚水到荆楚风华再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荆楚文化是长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湖北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戏曲剧种丰富,在第二届荆楚名团聚江城展演活动中,独具特色的小剧种给江城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柳子戏《打仓救主》使江城戏迷领略了地方小剧种的魅力,也让独特的高八度甩腔震撼全场。加入了民间小调的南剧《宗规家训》,从舞蹈到服装每个细节都融入了土家族的民风民俗,让观众亲切感倍增。

文化,需要在传承中保护,在创新中弘扬。第二届荆楚名团聚江城展演活动在题材上以新编现代戏为主体,上演了一批主题鲜明、极具现实意义的戏曲作品。其中汉剧《黎明》、楚剧《我的美丽村庄》、襄阳花鼓戏《远山丰碑》、竹溪山二黄《山茶花》,都是近两年创作上演的优秀现代戏,涵盖了红色基因传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等多个热点焦点题材。荆州花鼓戏《戒石碑》,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全新编创,表现反腐倡廉的现实主题,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

文化的繁荣与否,很大程度看是否名家辈出。第二届荆楚名团聚江城以《“花开盛世满庭芳”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收官。整场晚会紧紧围绕“决胜小康”和“建党百年”为主题,由二度梅获得者朱世慧、刘子微,梅花奖演员夏青玲、王荔、程丞等领衔,联袂梅花大奖获得者沈铁梅、梅花奖演员谢群英、孔爱萍、侯艳等10余位戏曲名家,组成我省华丽演出阵容,打造了一台多剧种、高规格的荆楚戏曲演唱会。

演唱会分为“百转千唱”和“梨园流芳”上、下篇,上篇由黄梅戏《梁祝·十八相送》、昆曲《牡丹亭·惊梦》等一批脍炙人口的传统名段组成,下篇既有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如京剧《智取威虎山》、川剧《江姐·五洲人民齐欢笑》,又有主题鲜明的当代原创,如由杭州越剧院为武汉创作的越剧《片儿川与热干面》等,让观众一夕纵览千年文脉,一台醉享文化盛宴。

民族精神的交响

12月7日晚,大型原创楚剧《万里茶道》在中南剧场拉开了第二届荆楚名团聚江城的序幕。精心打磨了5年的大型原创楚剧,此次重新创排后,版本更加注重戏曲化,摆脱了传统楚剧的迓腔,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更为可贵的是,故事发生在近代,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却可烛照当下和未来——该剧以宽广的时空背景、丝丝入扣的故事情节,深刻反映了中国人不畏艰险、万里跋涉的奋斗精神,搏击风浪、打开新天地的创新精神,具有震撼人心、鼓舞斗志的巨大力量。

第二届荆楚名团聚江城展演活动中,特别邀请了参加过武汉保卫战的抗疫勇士前来观演,舞台上下,剧场内外,人们在真情互动、交流,用艺术的形式向医护人员表达敬意和谢意,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在交融、激荡。

杭州越剧院创作的现实题材越剧《片儿川与热干面》,则以抗击疫情中真实的人物为原型,演绎了感人至深的武汉抗疫故事、抗疫精神,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彰显疫后重振的文化力量,唱响永远跟党走、感恩祖国的时代赞歌。

文化惠民的盛宴

惠民一直是荆楚名团聚江城展演活动所坚持的方向,本届惠民力度较以往进一步加大,所有演出门票都免费发放给市民。武汉剧院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线上免费的惠民票,还通过线下邀请方式请抗疫工作人员代表及社区群众来观看演出。

在汤湖戏院观看演出后,网友“淡淡的”说,“作为地道湖北人,我是第一次观看南剧和柳子戏,但即便不借助字幕,观剧也毫无障碍。”这位网友盛赞演员的做功、唱功以及剧目的启发意义。

网友“阿晶”说,“没想到挺好看的,颠覆了我对传统戏曲的印象”。网友“云卷云舒”看完黄梅戏《我的乡村我的亲》后评价:“好看好听”。


地址:武汉市解放公园路44号

电话:027-82605800/82624796

传真:027-82624796

武汉文联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