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

发布时间:2015-11-19            浏览人数:34995人次

(文汇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面临的新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集中到一点,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党的十八大召开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就实现中国梦的若干重大问题,阐发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扼要地回答了实现中国梦的一些紧要问题,向人们讲清楚了中国梦的内涵意义、历史由来、实现条件,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这些思想、论断和理论阐述,既给党内吹来了一股马克思主义的清醒之风,让思想理论战线的广大同志在精神上为之一振,也让广大人民群众豁然开朗,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集中起来看,这一系列重要讲话完全可以称之为中国梦的理论导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中国梦与中国方向

  旗帜就是方向、就是形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方向。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这个最大实际,从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愿望出发提出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愿景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集中体现。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联系,中国梦,实际上就是现阶段中国人的社会主义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提出社会主义思想到现在,差不多500年时间,这500年大体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改革开放以来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六个时间段。这六个时间段和500年历史,就是社会主义的前世今生。从初创到现在,有成功有失败,有经验有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继承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是在当代中国大地上开出的社会主义之花,既体现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又深深打上中国烙印,承续中华历史传统,体现中华文明特质,反映当今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的根本总结,因此,是时代化、民族化的社会主义。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所提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历程的生动写照,也是社会主义中国生机勃勃、一往无前的现实呼唤,离开这170多年的艰辛探索,离开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来谈论中国梦,中国梦就会脱离中国大地,脱离历史和现实的规定而成为浮于天际的落日余晖和绚丽彩云。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前途命运是内在统一的。

  中国梦与中国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走自己的路,是中国人经过长期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对坚持中国道路的形象表达。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用深远的历史眼光丈量了这条道路的长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回顾近代以来170多年的艰难历程,可以清楚看到,我们曾走过英国人的路,搞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曾走过美国人的路,进行辛亥革命,实行五权宪政,结果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人接过探索中国道路这面大旗后,曾一度在俄国人的路上亦步亦趋,结果使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直至碰得头破血流,才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道路,取得了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又走了一段苏联的路,用毛泽东同志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经过一段“临帖”后,就开始探索自己“写字”了。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基本内涵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已经被30多年快速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还将被历史继续证明。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气脉之久远,其基石之深厚。当然,强调走自己的路,并不意味着封闭僵化、夜郎自大;道路自信一刻也离不开改革开放,离不开学习借鉴别国经验,一刻也不能脱离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和大潮流。毫无疑问,道路自信只有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才可确立,只有改革开放才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走得顺、走得稳。对于一个有着13多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非常艰辛不易,正是有了这条道路,才使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虽然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光明在前,未来可期。

  中国梦与中国制度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在理论上的郑重提醒。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保障。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制度确认,其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具体政治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既传承了中国千百年来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又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是植根于中国大地、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制度文明,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结构优势和功能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其意义可谓广泛深远。“治大国若烹小鲜”,“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是另起炉灶,否定我们的制度体系,丢掉我们的制度优势,而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使制度的政治优势、结构优势、功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客观要求进一步优化国家治理结构,即:优化政党治理体系、政府治理体系、军队治理体系、民族区域治理体系、司法治理体系等;强化国家治理功能,即:强化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友好等方面的功能;确立现代国家治理理念,即确立民主治理、依法治理、以德治理、多元共治等理念;丰富国家治理手段,改进国家治理方法,即通过多层治理、区隔治理、协同治理、网络治理、综合治理等手段和方法,实现国家政治动员能力、经济发展能力、文化创造能力、社会整合能力、体制创新能力、维护安全能力、应对危机能力等的现代化。

  中国梦与中国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之根本。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鲁迅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中国精神时引述了这段话,并进而说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告诉我们,民族精神、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从来都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邓小平同志曾如此告诫:“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对于一个有着13多亿人民、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大国,失去精神的自信力十分可怕。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如果没有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只要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中华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显然,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精神和道德的独立性是民族国家乃至个人独立存在之根本。今日之中国,已成为举世关注之中国,今日中国道德之状况也突出地成为焦点话题。没有道德之进步,就没有社会之进步,没有道德之良善,就没有人心之安顿。因为道德之状况关涉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关涉国人之精神和国家之形象。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基础是道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如此说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要很好传承和弘扬。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学贯中西的文化名人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写到,“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有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过着心灵生活的这样一种人。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毫无疑问,这种青春之精神,不朽之民族魂,才是永远支撑中国梦的内在精神钙。

  中国梦与中国力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列子·汤问》记载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寓意深刻感人。1941年,当看到男女老幼几十万人齐上阵,为打通抗日的一条补给生命线——滇缅公路而日夜奋战的壮观场景时,著名画家徐悲鸿被强烈打动了,挥就巨作《愚公移山》。挖山的一排壮汉、盛开的牵牛花、老者愚公、邻居寡妇,画作的构图和写意、用笔和色调释放出的强烈审美震撼就是顽强不屈、气吞山河、无穷无尽的中国力量。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生动写照。中国力量从来都是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和伟大进程中体现出来的,它体现在反对列强欺凌践踏的抗争中,体现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雪山草地里,体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场上,体现在开国大典的礼炮声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庄严宣告中。我们在“两弹一星”的试验场上看到了中国力量,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实验室里发现了中国力量,在“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豪迈诗句里读出了中国力量,在“保卫黄河”、“长江之歌”、“咱们工人有力量”、“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声里听到了中国力量。在青藏铁路的建设工地上,在拔地而起的高楼前,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的考验中展示出的中国力量,在载人航天、蛟龙潜海的壮举中昭显出的中国力量,在亿万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汇聚起的改革开放伟大洪流中爆发出的中国力量,是可以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正能量。生活在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凝聚中国力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过程。让中国梦是人民梦的观念在每个人心中牢固确立,这就客观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中国力量。

  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言,“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阐发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同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其最大意义就在于揭示出满足我们这个时代中国人民需要的哲学——中国梦。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正在被千百万群众所掌握,作为中国梦的理论导言,它的命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是一样的。

  (作者为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东方青年学社常务副理事长)

地址:武汉市解放公园路44号

电话:027-82605800/82624796

传真:027-82624796

武汉文联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