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社区文联工作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发布时间:2015-08-19            浏览人数:3896人次

文联工作植根社区生活,坚持文化创新,能在当前剧烈的社会转型中起到整合资源、稳定社区、辅助民生等多方面作用,对和谐社会建设和我国都市社会发展、优化和更新具有突出的积极意义。”这是12月3日在武汉召开的全国社区文联工作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的共识。由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湖北省文联主办,武汉市文联承办的本次研讨会,是文联历史上首次围绕社区文联工作专门召开的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总结工作,交流经验,研究问题,分析形势,扩大共识,凝聚力量,推动全国基层文联工作健康发展,为促进社会和谐作出新贡献。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夏潮,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董耀鹏,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永泽,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副主任李培隽,武汉市政协副主席李传德,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陈汉桥等和来自全国部分省市县的文联工作者共10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夏潮在会上讲话。他说,社区文联是全国文联系统组织架构中的重要基石,是文联工作的基础层面,是新形势下文联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近年来,社区文联组织不断发展,社区文艺活动丰富多彩,社区文艺人才和作品不断涌现。广大社区文联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地方优势文化资源,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精心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展览、展演、展映、展示活动,社区文联工作越来越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越来越得到广大基层文艺工作者的肯定和拥护,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同,在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说,做好社区文联工作,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做好社区文联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突出主题、重心下移,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强学习、提升素质,进一步打造社区文联工作的整体合力。要注重宣传、培养典型,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品牌效应。要积极发挥专业文艺工作者的示范辅导作用,培训农村基层文艺骨干,注意发现与培养民间艺人、文艺能人、文艺经纪人,帮助地方建设一支“以城带乡”、永远不走的农民文艺队伍。要引导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深入农民,眼睛向下、重心下移,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努力创作出更多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社区是最基础层面的社会单元,社区文化作为社会领域中最普遍、最广泛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其发展状况成为评价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基本尺度,成为提高公民社会意识、公益意识、互助观念的重要途径,成为实现切实有效的社会整合与社会稳定的牢固基础。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中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夏建中、北京社会科学院城市所所长于燕燕、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于长江等与会专家指出,“社区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在社会文化建设中扮演一种基础和母版的角色,培养新人文精神,缓冲都市化的剧烈冲击,为现代多样化的城市文化和亚文化发展提供重要的中和力量,为城市纷繁复杂、层出不穷的文化创新维持一种比较好的底线和构筑一道防止极端走偏失控的防波堤。社区文化建设是从基础上提升城市文化质量和品位、保证城市文化走向的重要社会工程。因此,要积极构建社区文化发展的公共领域,大力培育社区文化发展的社会化机制,努力激活社区文化发展的自组织资源。而社区文联则是社区文化自组织资源的有效构成,拓展了社区文化的外延价值,能积极发挥多方面的功能,“给社区文化建设带来新生”,于燕燕如是说。


“社区文联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占领文化阵地的有效方式,是促进社区管理的基本手段,是推进社区服务的有效载体。” 南京市雨花台区文化局局长、文联常务副主席于志珍,武汉市百步亭社区党委副书记兼社区管委会主任、社区文联主席王波,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钟街村文联主席、秘书长植中原,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文联副主席潘家林等社区文联工作者从现实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社区文联工作对于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他们认为,当前要加强对基层文联建设的理论研究、资金投入、人力建设和组织领导,使各方面能充分认识到社区文联建设的积极意义,切实加大对社区文联工作的支持。


研讨会后,与会者参观考察了武汉百步亭社区文联和南湖街社区文联的社区文化建设情况。

地址:武汉市解放公园路44号

电话:027-82605800/82624796

传真:027-82624796

武汉文联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