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大的勇气书写更加复杂的生活

发布时间:2017-05-26            浏览人数:21922人次

    在2016年湖北的中篇创作中,马竹、曹军庆、普玄、刘诗伟、朱朝敏、胡雪梅、喻之之等人都有不同凡响的新作。这些作品的题材涉及更加宽广的社会生活,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更加丰富多姿,凸显出来的作家对生活、社会、历史的思考更加深邃。

 

创伤叙事与历史叙事

    现代社会在其高速发展中,对人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带来的困惑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伤害,无疑正成为社会性的问题。情感表达、日常沟通、矛盾化解、情绪排遣、愤懑的发泄,处处都有障碍。这些障碍的形成以及解决,都是具体的人生图景,也是小说家讲述的对象。普玄的《一片飘在空中的羽毛》(《人民文学》2016年第1期)讲述的故事并非很新鲜,但作家在讲述方式上颇费心思。作品的讲述用了三个视角,儿子陈胖三、母亲常五姐以及通常的第三人称,三个视角交叉叙述了母子之间的心理隔阂、斗争,以及和解的过程,成功刻画了一个乡村母亲的形象。常五姐是广大乡村母亲的一个代表,她们的一生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压抑、坚韧、焦虑、急躁,也因儿子出息而自豪。但她们的粗粝,也往往会伤害儿子的成长,并酿成伤痛乃至悲剧。朱朝敏的《烤蓝》(《小说月报》2016年中篇小说专号)关注的是人物内心的隐秘、伤害以及这些不堪回首的记忆对人物未来命运的影响。妗蓉十二岁被老师王振海性侵,带着屈辱成长,但无法正常去爱。作品强化了读者对性侵造成的不可平复的伤害和影响的感受、认识,这种伤害和影响有可能需要当事人一生的努力来消除。

 

家庭生活与家族历史

    家庭是小说的母题。看似平淡、稳定、惯常的家庭生活,实际上都在不断变化,与时代生活、社会发展、经济生活交织在一起,只要精心去体会,细致去感觉,认真去发现,总会有新的创造。马竹向来擅长从不引人注目的现象和故事中,生发出细腻、真切的人生感受和智慧,《巢林一枝》(《长江文艺》2016年第4期)即是如此。作品把故事的展开放在小年夜,把空间放在返家相聚的路途。在家庭团聚的时刻,书写亲情的重新获得和家庭的温暖,正如鸟对巢的巩固和坚守,让读者看到了普通人和普通生活的价值。胡雪梅的《天下第一香》(《山花》2016年第3期)在艰难而曲折的历史进程中,讲述朱家三代人对地方饮食文化的热爱、奉献、创新,他们把长伙(厨师)当作荣誉、当作快乐、当作生命和事业,他们把这一寻常的吃的事情,做得无比神圣和庄严,为此,他们不惜冒着杀头的危险。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祖奶奶面对日本人、伪县长、游击队长等各种力量时的镇定、泰然,以及她的善良、大义,看到了祖父的固执、倔强,看到了铜奶奶的乐观、坚韧、执着。作品对长伙与人,家族命运与历史进程之间的紧密关联的揭示,令这一故事折射出巨大的力量、悲痛、无奈。

 

沧桑的中年与不堪的往事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大学生,曾经是时代的骄子,也是几十年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的栋梁。这一代人如今都已年过半百,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以及过往,不仅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也是小说家关注的事情。曹军庆的《落雁岛》(《十月》2016年第5期)写的是一场游戏,一群同学聚会的临时组织,居然有调查权,而且,掌握着被调查人的所有隐私。被调查的对象,面对查案一样的格局和形势,坦白了远远超出调查者想要知道的内情。这个小说尽管阅读起来并不舒畅,但它表明作家对生活、对存在、对人的困境的思考,超越了现实的表象,作家试图在具体的现实与抽象的理性之间建立起一致。

    刘诗伟的《不知去向的别先生》(《天津文学》2016年12期)塑造了一个钟情于文字但未能实现自己理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看似成功、有钱,但似乎完全不在乎自己的所得;他不在乎自己的现状,但又未能去改变自己的现状,比如,重新研究文字;他既能经营企业,又看不出他对此有多大热情;既无热爱,但他又一直做着这件事,养鹿、酿酒、开发商住楼和购物广场。这正是很多知识分子真实的写照,他们有知识,良知,但一直过着不情愿的生活和人生,并且还无力改变。别不改最后留下的话“我回不去了”,是对他们人生最准确的注释。

 

融入都市的晚年与留守家乡的成长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断融入城市,成为新都市人。他们或者通过艰苦的拼搏,在城市获得立足之地,或者经由其它方式进入城市,比如跟随子女,他们的迁移、融入、新生,是城市化进程的写照。喻之之的《秋风别》(《长江文艺》2016年11期)写的白亚洲、邝美云,是最早进入城市谋生并得以在城市安居的代表。作品试图对白亚洲的作“恶”、所受的“惩罚”做出合乎逻辑的诠释。白亚洲从还未走出山村前,就开始不走正道,并在此后几十年不断出走、逃避,但最终他明白无法回避应该承受的生活。作品以细腻、入微的刻画,讲述了底层百姓获得觉悟的艰难和代价的巨大。

    青年作家王倩茜的《如果这里有月光》(《小说界》2016年第4期)讲述的是另一种新都市人的生活,老人戚大娘、邢发信进入城市是为了投靠子女度过晚年,但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使得他们的养老生活并非如想象的美好。戚大娘在城市里看月亮,帮物业管理小区,但她们并不了解都市人及其生活,也不理解都市人的人生,但他们始终秉承诚信、善良、朴实,面对陌生和变化的城市,从而让我们看到乡村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

    一直以来,当我们谈湖北文学的时候,往往忽略少儿文学。事实上,湖北几代少儿文学作家耕耘不辍,为文学的繁荣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近几年,李伟的创作主要以留守学生为背景,《云朵上的礼物》(《中国校园文学》2016年第4期)同样写的留守学生的故事,小柱子以为自己的努力学习和进步,会赢得年底爸爸带来的惊喜,但他失望了。他想要的不是红包,不是钱,而是自己的一份心愿一个念想。作品在清新的叙述中,提出一个常见而不被重视的沉重话题,当下外出务工父母与孩子的隔膜,对孩子的疏忽、误解。

    当然2016年湖北的中篇小说创作并不仅仅局限在上述提及的作家和作品。彭丽丽、周娴、张慧兰、舒位峰、邓运华、张奇志、肖静等众多作家,都在各自的题材领域里有所发现,有独特的表达。他们立足时代,贴近城市发展和乡村进步的生动实践,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艺术实践中都作出了可贵的尝试。这些作家的努力使得湖北的中篇创作在艺术上呈现出更加复杂和独特的面貌。

 

——转载自《湖北日报》

 

 

地址:武汉市解放公园路44号

电话:027-82605800/82624796

传真:027-82624796

武汉文联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