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艺两新”丨果然戏剧一鸣堂:从汉派相声到小剧场演出,原创是不竭的动力

发布时间:2022-04-08      作者:诗影      浏览人数:3364人次

微信图片_20220630165100.png

张一天,马三立第四代传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方单口相声”第三代传人。创立武汉本土原创喜剧团体“果然戏剧”及旗下相声子品牌“一鸣堂”。从孩童时期就开始接触相声,15岁启蒙学相声,18岁正式拜师,24岁开始在武汉推广相声,免费演出上千场,16年过去了,他还坚持在舞台上,身边的人爱称呼他“老张”。他的师父潘海波,艺名潘文森,是武汉市唯一一个马三立先生的第三代传人。潘先生的父亲潘占奎老先生,更是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方单口相声的创始人。



果然·一鸣堂


果然戏剧一鸣堂是武汉本土原创戏剧剧团,也是目前武汉唯一的一家“有驻场剧团的民营小剧场”企业。创立至今已有7年多的光景,在创始人张一天的带领下,他们摸索出了“剧团+剧场两条腿走路”的双平台模式,在一场场欢笑声里,“挣”来了理想与面包同在的荣耀。


微信图片_20220630165108.jpg



1


在开始专职戏剧创作之前,张一天有一段“特别”的年少时光。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张一天从小就喜欢相声,小学一年级便跟着广播模仿各种段子,打下普通话基础之后,他又因为接触相声的方式成为了一名电台主持。


他笑谈在电台的时光可谓是“不务正业”,从主持戏曲节目的时候讲段子,再到各大高校里说段子,而后他还参与、组织了武汉高校相声联盟......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今这个娱乐方式更加多元的新时代,相声却离年轻人越来越远。自此,“改变”的想法悄悄在他心里萌芽。


微信图片_20220630165117.jpg


经朋友介绍,张一天看到了赖声川先生的舞台剧《今夜我们说相声》系列,此时,另一扇艺术的大门正缓缓向他开启......


也许是机缘,当时正在电台做舞台剧演出推荐节目的张一天,有了在线下接触专业话剧老师的机会。在这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之下,他愈发坚定了要把相声和舞台剧相结合的想法。


微信图片_20220630165120.jpg


从2012年合作完成第一部舞台剧开始,张一天先后参与、创办了2个剧团,其中更是经历了电台离职、与合伙人理念不合的人生抉择。2018年剧团更名为果然戏剧,2020年一鸣堂诞生,于是才有大家现在看见的果然戏剧一鸣堂。


微信图片_20220630165123.jpg


微信图片_20220630165126.jpg



2


在张一天的眼里,果然戏剧一鸣堂创立的初衷真的很“简单”。


我想对于目前国内的大部分民营剧团而言,初衷都是为了“活着”,但终极目的绝不是为了“活着”。


“活着”是首要的问题,其次才是如何去“活”。能用戏剧的形式存活下来,才有资格去思考接下来如何发展自己的艺术理念。艺术是感性的,但是生活必须理性。在大环境的压力之下,剧团的能力还有提升空间,但张一天相信,只要埋头苦练、默默坚持,一鸣堂一定能在他的带领下一鸣惊人!


微信图片_20220630165132.jpg



3


当然,在这些“笑声”的背后也必少不了艰辛。剧团的经营依旧逃不开资金不足的问题,又恰逢疫情突袭,让整个武汉的戏剧事业大受冲击。面对如此萧条的市场,张一天也是有苦难言,能做的和“不能”做的他都做了,甚至连转发祈祷也没落下。


再挺一挺,一定会好的!可就怕挺不住了,会好之前我们就趴下了......


没有“可是”,他们挺过来了。靠着对艺术理想的支撑,让他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仍在坚持内部的培训、练功、创作。剧团的未来要靠团队小伙伴们一起努力,能力虽然有高下之分,但是亮剑精神常在!张一天毫不讳言,他们希望被更多的人看到,体验过才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戏剧的魅力。


微信图片_20220630165137.jpg



4


接下来,果然戏剧一鸣堂的重心会放在《国潮相声大会》和原创小剧场舞台剧上。汉派相声主打的是武汉的本土特点,国潮则是“短平快”的节奏。向脱口秀、漫才学习借鉴,让他们紧跟时代潮流,形成自己的独特标签。


微信图片_20220630165142.jpg


原创小剧场舞台剧,则是在借鉴吸收汉派相声的基础上,打造出更贴近年轻人的演出。即将推出的《武汉音乐地图》则是跟武汉著名音乐人冯翔合作的本土、音乐话剧。


微信图片_20220630165146.jpg


“一戏一格,百戏百味”。关注武汉文化,在笑声中有所收获,正是果然戏剧一鸣堂未来努力的方向!


地址:武汉市解放公园路44号

电话:027-82605800/82624796

传真:027-82624796

武汉文联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