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城市 文学先锋 | 文起大江流——写在“英雄城市·文学先锋”2023武汉文学季开幕之际

发布时间:2023-10-26      来源:大武汉客户端            浏览人数:229人次


白云黄鹤、高山流水,风景壮丽的江城,也是风雅独具之地。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千百年光风霁月,大武汉出落成华夏一方文学重镇。

新时代以来,武汉文学更上层楼。人们用生花妙笔书写火热生活,用真挚情怀歌咏时代精神,文学创造活跃,精品佳作迭出,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热潮中,武汉大型文学盛会——“英雄城市・文学先锋”2023武汉文学季今天拉开帷幕。这是文学会聚交流的大事件,也是作家诗人读者的嘉年华,武汉文学将藉此机会全新出发。

为时代放歌,为人民立传

“是的,人民,我一边写作,一边在寻找和赞美这个久违的词。就是这个词,让我重新做人,长出了新的筋骨和关节。”

作家李修文在他的散文集《山河袈裟》序言里,写下这样的文字。在这本书中,作家用真挚滚烫的文字,记录下他十年来在奔走途中遇到的一个个“小人物”的际遇。他们是门卫和小贩,修伞的和补锅的,快递员和清洁工,房产经纪和销售代表……

这群普通人的命运和情感,在作家的细致体察和深情文字中,呈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不仅感动了读者,也打动了评论家和文学奖评委,《山河袈裟》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

为人民和时代放歌,不是纸上的窃窃私语、手机的随手拍录,终究来自于一种心声。武汉创作者们来自大街小巷,须臾不舍人间烟火。他们让群众当自己作品的主角,更把自己的思想融入社会生活,将自己的情感与老百姓同频共振,水乳交融。刘醒龙小说《天行者》《黄冈秘卷》,以乡村民办教师生活和故乡黄冈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乡村民办教师和父辈的形象。池莉小说《大树小虫》通过两个家族的联姻,延展出三代人近百年的跌宕命运。张执浩“目击成诗,脱口而出”“主动生活,被动写作”,诗集《高原上的野花》让细碎的日常生活,呈现出“诗性的光辉”。

作品好不好,要看读者读不读得下去,读了是否会感触、感怀、感动。新时代以来,武汉作家发扬中国人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如此怀着真情锻造出炉的作品,往往思想深刻,同时质朴清新,满是生活的芬芳。十年中,武汉文学院专业作家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共创作出版各种文集1400余部(篇),其中50多部翻译成外文出版,获得了包括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少数民族“骏马奖”等各类奖项。

当下,“文学汉军”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继续向新的文学高峰攀登。

文艺评论家蔡家园认为:今天的武汉作家,感同身受地与人民群众站在同一立场,既有观念上的主动调整,也有行动上的自我调控,“他们热情、真诚、有力地拥抱时代生活,描绘时代画卷,书写人民史诗,弘扬中国精神”。

作家刘醒龙表示,文学艺术对每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老乡亲铭记越深,每一个勤扒苦做晴耕雨读的邻居街坊就会以口口相传作为回报。他说:“唯有坚持文学艺术的人民性,才能做到为历史存血脉,为时代铸精神——这是自信,也是自律。”

守正创新,开拓文艺新境

文学经典无不是有根的创造性写作。中华文化是中国文学的根,守正就是要守我们自己的根——这些认识,日益成为武汉作家的共识,成为武汉文学花繁叶茂的源泉。

近十年间,武汉文学创作扎根中国大地,开枝散叶,一批佳作涌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叫好又叫座。

池莉小说集《爱恨情仇》作为“百年中篇小说名家经典”丛书之一,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她的中篇小说集《打造》《烦恼人生》也同时出版。刘醒龙出版六卷本《刘醒龙文集》、插图版小说集《凤凰琴》。李修文的《李修文散文》入选“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丛书”,其散文《致母亲》获百花文学奖,小说集《浮草传》入选中日优秀青年作家作品集萃。他担纲编剧的电视剧《十送红军》成为韩国电视台向中国购买的第一部红色题材电视剧,电视剧《功勋》以及他策划的电影《奇迹·笨小孩》分别获“五个一工程”特别奖和优秀作品奖,李修文也连获花城文学榜十大好书奖、当当影响力作家奖、华语百强电视剧最佳编剧奖、芙蓉文学桂冠作品奖等多种奖项。

林白长篇小说《北流》引起文学界轰动,获“十月文学奖”,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荣登“收获文学榜长篇小说榜”、《中华读书报》推荐榜、华文好书榜等十余种主流排行榜。

武汉文学院签约专业作家也“长势喜人”:张二棍诗集《搬山寄》入围首届芙蓉文学奖年度作品,渡澜获第十八届“十月文学奖”年度新人奖。

由赵瑞泰创作剧本的京剧《母亲》,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展演作品,先后在中国戏剧节、中国艺术节上亮相,收获1700万网友观看点赞。

与此同时,儿童文学创作也呈现多代同堂、接力创作的局面。徐鲁等资深作家持续产出,萧袤、舒辉波、彭绪络、黄春华等70后、80后作家密集发力,又有黄艾艾、邹超颖等新人出现。

儿童文学作家舒辉波以长篇小说《逐光的孩子》蝉联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黄春华的长篇儿童小说《我和小素》,获得2020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并入选当年中国好书以及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名单。彭绪洛独辟蹊径开创“儿童探险”系列,在一条“没有人的跑道”上一路狂奔,推出《少年冒险王》《我的探险笔记》《少年探险家》等多部力作,成为中国儿童探险小说的领军人物。

在网络文学上,武汉作家也多有佳作。匪我思存创作的《东宫》《佳期如梦》《来不及说我爱你》《千山暮雪》等一系列网络小说,被改编为各种影视剧和视频,“即便不看书的人,也常常刷到她的作品”。

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新世纪之初相较,新时代的创作呈现鲜明的“正新”趋向,作家们为时代为人民创作的内驱力愈加充沛:“绿色书写”“阳光书写”取代了“极端书写”“黑暗书写”;作品更多的是传递希望与光明、美好和温暖,而不是刻意渲染颓废、恐惧和绝望;文学史上从没有过的“新人”典型,也在新的视域中浮现。

蔡家园说:“正”和“新”看似两难,实则一体两面,具有极其广阔的探索空间。从小切口入手,从新视角入眼,普通人生活具有不可思议的传奇性,“我们的作家,就是要以更独到的手法、更深邃的开掘、更真挚的情感,把主题的高度转化为美学的高度,以个体命运沉浮折射社会重大变革”。

讲好中国故事,文学为城市代言

2020年8月,作家田天和田萍合著的《父亲原本是英雄》,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这部报告文学以晚辈的独特视角,还原时代楷模、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不忘初心、“深藏功与名”的一生。

田天的报告文学创作,一直围绕“英雄城市、英雄人民”主题展开,先后撰写了周继红、裘法祖、夏雨田、吴天祥、王波等数十位武汉城市英雄的报告文学,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去年夏天,他出版了报告文学集《长江的惊叹号:田天报告文学作品选》,收录六部中篇报告文学与一部长篇报告文学节选,内容涉及葛洲坝工程建设、武汉长江二桥修建、’98武汉抗洪、湖北对口支援四川抗灾等,生动、详细地展示了武汉一系列重大事件、建设成就与先进人物事迹,有力地诠释出武汉人站在时代潮头、砥砺奋进的精神气度。

背靠祖国、面对世界,讲清楚、讲生动、讲明白一个立体的武汉、一个活色生香的武汉,是武汉文艺家们一直的追求。

刘醒龙的长篇小说《蟠虺》以楚文化为背景,讲述了青铜重器曾侯乙尊盘真伪之谜的故事,通过在武汉内外展开扑朔迷离的追寻,成就了一部思想文化和学者人格的长篇寓言。他的散文集《上上长江》,从长江入海的吴淞口写到长江源头沱沱河,以长江为线索勾连起中国历史,成为文学史上书写长江的重要文本。

今年3月,李鲁平创作的城市传记《武汉传》面市。该作品文体独特,写作线索独辟蹊径,叙事结构经纬纵横,在历史的线性基础上展开对武汉多层空间地理的书写,从而完成了对武汉的全景化再现,真切描绘出武汉作为长江、汉江交汇大都市的非凡气度。市文联连续十年编辑出版《武汉印象》丛书,展现普通作者和文艺名家共同书写的武汉城市记忆,记录了城市年轮,展现了三镇气象。

作好文学创作的同时,武汉文艺家们也通过更广泛的传播,把武汉作品、武汉城市文化传向世界。池莉小说《她的城》出版了泰语版,首发地在泰国王宫。她还应邀赴英、法、德等国家举办文学讲座和参加研讨会,以文学为载体传播武汉城市形象。匪我思存的作品在越南、泰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翻译出版发行,销量超过百万册,在东南亚地区屡登畅销书榜单。李修文获邀担任中日双语出版的《大江健三郎作品大系》编委,参加了大江文学国际研讨会。

随着作家、作品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武汉文学正成为武汉这座城市最生动的代言。

中国气派、荆楚风格、武汉特色,武汉的文艺家们以生动笔触记录时代,展现了英雄城市的英雄特质。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座襟怀长江的雄浑都市,怀抱着她的英雄儿女,正一天天谱写出更新、更澎湃的华章。

让我们牢记嘱托、肩负使命,把人生追求、艺术创造和文学生命,同国家、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为新时代英雄城市书写出更伟大、灿烂的诗篇!


地址:武汉市解放公园路44号

电话:027-82605800/82624796

传真:027-82624796

武汉文联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