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寒露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是深秋节令,进入寒露后,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如果说“白露”标志着炎热转向凉爽,暑气尚未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则标志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地面温度更低,露珠寒光四射,快要凝结成霜了。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时鸿雁等候鸟大举南迁,正是南方观鸟的好时候。寒露的传统习俗还有赏枫叶、吃芝麻、吃螃蟹、饮秋茶等。
东湖观鸟记
作者:赵投桃
每年寒露前后,是东湖观鸟的最佳时机。那些迁徙于地球南北的候鸟们,正跋涉在万里鸟道上。当它们飞临东经114°23’、北纬30°33’空域时,鸟儿们久久盘桓,环顾不前。似乎接到了某种邀约,鸟儿们校准坐标点,一批又一批降临东湖水域。这些人类难得一见的珍稀鸟儿啊,兴致勃勃赶来,好像是要出席这场一年一度的鸟类盛会。
东湖曾经是国内最大的城中湖泊,由水果湖、郭郑湖、汤菱湖、小汤菱湖、小谭湖、团窝湖、雁窝湖、沙湖、杨春湖、戴家湖,共十个湖泊组成,并通过闸口和明渠与长江水系贯通。东南两面,山脉环伺,嘉木成林。樱花园、梅花园、杜鹃园、芍药园环湖而建。湖域周遭,林木葳蕤,花团锦簇。湖中,绿水碧波;湖岸,芳草如茵;湖坡,植被茂盛。“一围烟浪六十里,几队寒鸥千百雏”,这些年来,东湖已成为各类飞鸟的天堂。
我居住东湖岸边,整整三十个年头,我认识这里的大多数宿鸟。当它们美丽的翅影从湖面上空划过,当它们熟悉的鸣叫声传入耳膜,我格式化的日常生活,不知平添了几多喜悦。随着东湖生态环境的逐步向好,越来越多的陌生鸟儿先后出现。作为一位资深爱鸟者,我追踪它们,观察它们,我认识它们,热爱它们,在一年的春夏秋冬里,这些灵性鸟儿,总能给我带来一个又一个意外的惊喜。
东湖报春的鸟主要是画眉、黄鹂和柳莺,还有野鸭、秧鸡等水禽,它们也是江汉地区常见的鸣禽。在料峭的早春拂晓,万籁俱寂。“嘀欧一嘀欧一”,在东湖西岸放鹰台的密林里,画眉鸟率先打开了歌喉,它的叫声于静谧的空气中持久振颤,余音袅袅。画眉鸟所操美声唱法,音调婉转,音色亮丽,可谓十足的天籁。
东湖的金黄鹂,体羽鲜丽,黄红黑三色相间,是黄鹏中的上品。此鸟行踪诡秘,直线飞行,疾如箭矢。在磨山的树林中,我偶尔遇见过它们。“嘀嘀一嘀嘀嘀朵”,你别误以为是“谁家玉笛暗飞声”,这是金黄鹂在炫耀自己的歌喉。清脆,灵动,圆润,飘逸,让人为之陶醉。
东湖柳莺倒是多如麻雀。在冷雨初歇的早春,柳莺儿饮露而歌。“仔儿一仔儿”连声叫着,轻脆,娇嫩,似银铃鸣响。“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诗圣杜甫拈一“娇”字,穷尽柳莺之声色情态,精准绝妙,无一字能替代。柳莺俗名柳串儿,体小如拇指,羽毛以橄榄色为主,品种有八十二种之多。东湖柳莺多为黄眉柳莺和黄腰柳莺,春天攀登珞珈山,总能看见一群一群的柳莺。
进入仲春之后,东湖鸣禽的大合唱中加入了更多的新成员。飞鸟水禽,纷至沓来。湖岸上,有喜鹊、百灵、伯劳、乌鸫、椋鸟、八哥、白头翁、乌鸦。湖面上,有小天鹅、琶嘴鸭、黑颈䴙䴘、黑顶秧鸡、红喉姬鹟、粉红胸鹨等水禽。到了春夏之交,更多不知名的水禽次第飞来,它们在这里生息繁殖,一叫就是一整夜,而这个时候,“快快布谷”的杜鹃,也开始彻夜啼鸣了。
曾经,东湖生态环境恶化。十年前,武汉市政府将环湖二十七个排污口全部截流,总投资一百六十亿元,实施通江连湖工程。楚河明渠的建成,打通了东湖与沙湖的通道,扩大了东湖的水域半径、引来长江活水进入东湖水网,在循环中逐渐优化湖体水质,再辅以湖底清淤,修复水体生态,水质可以达到三类水平,从而构成一个环大东湖生态湖泊湿地群。至此,越来越多的禽鸟,选择东湖作为理想的栖息地。
东湖东部,磨山景区和武汉植物园一带,珍稀鸟种频频出现。如橙头地鸫、三宝鸟、白颈鸦等,这里是一片串联的湖泊沼泽。保持了湿地自然原生态,鱼类和昆虫丰富多样,禽鸟的丰富度和分布密度相应增大,黑颈䴙䴘、长趾滨鹬、尖尾滨鹬等一些较为珍稀的鸟种都在这里被发现,在马鞍山森林公园周边,一个迁徙季节,就可能现察到近二十种猛禽,武汉市历史上从未记录过的蛇雕,也显露出了身影。
东湖西岸,行吟阁和听涛景区附近,鸟种主要是乌鸫、珠颈斑鸠、黑水鸡、白鹭、牛背鹭、夜鹭、池鹭、小䴙䴘等。在南角的寓言公园周边,有厚嘴苇莺、鹟类、寿带、黑枕黄鹂等林鸟。南岸武汉大学路珈山,常年活动着虎斑地鸫、宝兴歌鸫,以及鲜见的牛头伯劳、棕腹仙鹟、黄眉姬鹟,还有行踪诡秘的猫头鹰类。在东湖南岸与武汉大学校内月亮湖之间,成群的灰喜鹊往来穿梭觅食。
东湖北部,梨园公园和东湖海洋乐园一带,每逢秋冬,万只丝光椋鸟齐聚,形成宏大的鸟阵,如此鸟类奇观令人叹为观止。“鸟儿军团”旋转着上升,像云雾在天空变幻万端,然后,犹似鹅毛大雪降落,栖息到茂密的樟树林中,这是丝光椋鸟在组团觅食。据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统计,目前全市行道树种植樟树近二十七万棵。冬季成熟的樟树果实,引来大批的丝光椋鸟。要知道,二三十年前,丝光椋鸟在武汉还属于夏季候鸟。如今,这种鸟选择了东湖,即便是在冬天,它们也舍不得飞走了。
寒露前后,两万只以上红嘴鸥齐聚东湖,可谓盛况空前。最佳观鸟点在磨山景区和落雁岛水域。红嘴鸥俗称“水鸽子”,因红色的扁扁小嘴而得名。鸟喙尖端黑褐色,身羽白色,展翅高飞,犹如自衣仙子,精灵古怪。它飞翔滑行时,突然一个俯冲,一个猛子扎下湖水中,迅疾叼起白光闪闪的刁子鱼。漫天飞舞的红嘴鸥,蕴含着东湖的无限生机。红嘴鸥夏季在西伯利亚繁衍生息,冬季迁移至南方越冬。如今的东湖,成了它们理想的目的地。
武汉观鸟会发布的观测报告显示,通过对环东湖地区持续九年的鸟类限察,共记录到野生鸟类234种,超过武汉鸟类总数三分之二。其中小天鹅、驾鸯、白琵鹭、灰鹤等珍稀水鸟,蛇雕、苍鹰、游隼等珍稀猛禽,都先后出现在东湖地区。
初冬的一个晴日午后,我独自走进东湖大门。天空澄澈,树林青葱发亮,湖水绿泱泱的,空气像湖北一样透明,植物的幽香丝丝缕缕萦绕鼻端。几只白鹭安静地伫立于湖边,把自己的剪影倒映在水面上;在近岸的湖面,两只绿头野鸭欢快地凫水,一只小䴙䴘机警地游弋;红胸秧鸡“吨吨”地啼鸣,未几,它突然从芦苇丛中起飞;更远处,小天鹅的啸叫,划破静谧的长空。
在六十米开外的草坪上,有三只绮丽小鸟上下翻飞,像是一对夫妻领着一个孩子玩婴。我从望远镜里看到,此鸟棕红头冠,腹羽呈黑色,翅羽五彩艳丽,长羽纷披。这是戴胜。当我走近二十米左右,三只鸟儿黑豆样的眼睛扑闪扑闪,头冠瞬时开屏,“呼嗦嗦”大叫三声,葵扇形头冠半圆形展开,翅膀在空中一张一合,急急飞进了那边的树林。
唐贾岛有诗云:“星点花冠道士衣,紫阳宫女化身飞。能传上界春消息、若到蓬山莫放归。”戴胜既穿道士衣,又有宫女貌,果然怪异另类。看来,戴胜并不诡异,当生态恢复平衡,它便出现了。戴胜恰如其分地掌握了人类和鸟类相处的生存法则。人多的地方不来,无人的地方不去。如果你和它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戴胜就会主动飞来;如果你几欲逼近它的领地,戴胜就会远去。戴胜和我们,似乎是一对时过境迁的情侣,若即若离,两不相忘。
作者单位:武汉远程传媒
地址:武汉市解放公园路44号
电话:027-82605800/82624796
传真:027-82624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