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竹枝词史话项目组赴浙学术考察

发布时间:2016-03-14            浏览人数:2124人次

 

    阳春三月春寒料峭。武汉诗词楹联学会、武汉文化遗产协会《武汉竹枝词史话》项目组专家们第二次赴浙开展“汉口绍兴帮历史活动”的学术考察交流活动。由武汉文化遗产协会秘书长万建新带队,一行10位专家放弃周末休息,志愿在杭州、绍兴、余姚等地,沿着浙东古运河线路,进行了为期3天的学术考察交流,与当地地志办、相关博物馆以及相关文史专家作了认真的深入研究探讨,并冒雨寻访村湾,走访乡贤野老,取得了预期的考察成果。

 

左6为领队武汉文化遗产协会秘书长万建新

 

第一排右4为安昌地志馆馆长

 

左4为余姚专家朱炯;右4为余姚诗人谢长虹


    武汉竹枝词史话系2016年武汉市社会服务项目,将首次以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史话形式,追溯武汉竹枝词文化历史源头,再现清代道光年间、民国年间以及当代三个重要历史节点上,武汉竹枝词记录重大城市变迁、实写市民风情民俗的时代辉煌,普及武汉竹枝词城市记忆遗产常识。

 

武汉竹枝词史话项目组十位专家考察绍兴


    有关清代竹枝词创作活动大多由流寓汉口的余姚诗人进行,而这一段历史资料却几为空白。清代绍兴府包括山阴、会稽、萧山、诸暨、余姚、上虞、嵊县、新昌八个县。清道光年间,《汉口竹枝词》作者叶调元领衔,余姚众多流寓汉口的绍兴诗人多以竹枝词唱和,歌咏汉口风俗民情,讲述三镇故事,传播武汉竹枝词,记史补史,为武汉市城市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余姚诗人如何来到汉口又为何流寓汉口,他们靠什么谋生?为何有这么多武汉题材的竹枝词唱和?这些文化记忆一直是武汉文化遗产以及地方诗词历史的疑点,没有取得突破。为此项目组已经组织了两次赴浙学术考察交流活动活动,对清代宁绍帮活动进行考察。


    赴浙学术考察交流得到了武汉文联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所在地文化局、地志办以及相关部门的热情帮助。余姚知名文史专家朱炯先生多年从事相关方面研究,取得不少学术成果,为项目组先后两度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咨询指导。目前受益人数已经有数百市民。该项目将于11月完成。

 

武汉竹枝词史话项目组考察余姚马渚镇西横河

图左一为古运河老人叶枝传;右3为余姚文史专家朱炯

 

    武汉竹枝词学会会长沙月认为,两度赴浙学术考察,进行了局部而直观的深入研究交流,为武汉竹枝词史话撰写,作出某些合理推断,奠定了详实的事实依据基础。  

 

项目组专家张少林在向安昌地志馆馆长和工作人员宣传本项目

 

 

地址:武汉市解放公园路44号

电话:027-82605800/82624796

传真:027-82624796

武汉文联微博